【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主办:中国大恒公司大恒电子出版社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7-9599
CN:11-3907/TP
语言:中文
周期:半月
影响因子:0
期刊分类: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职计算机专业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在新世纪教育背景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化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改革。在新世纪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与诸多挑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更为关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探索。但是,从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依旧在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行探索。对此,文章中基于“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关注人才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中,学生更渴望获取日新月异的信息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所以,高职学校需要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及社会的各类资源,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工作室,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从“专业工作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将其引入到高职计算机教育中,既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接轨,还能够弥补人才培养在层次性上的空白。在高职所建设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工作室,管理者是由具备“双师”资格的骨干教师来担任,还需要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训室的建设,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从“专业工作室”的经营模式来看,其既可以辅助高职学校,还能够在获得相应资质后实现独立经营,对外承接业务。所以,高职学校只负责提供工作室所需的场地、设备、设施等必要条件,并对其进行宏观性的管理,所以实训室的自主性比较突出。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脱胎于19世纪师徒“一对一”训练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的一种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高职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其所设置的计算机专业,主要是面向计算机各个应用领域一线岗位来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重点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有效桥梁,其能够与计算机专业领域一致的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的关系,这样可以使得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保持一致性,这不仅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还有助于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二)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专业工作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才培育与就业市场的距离,可以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在高职“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中,其师资力量来自学校于企业,可以说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计算机这个行业的最新动态,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对接。在“专业工作室”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对企业的真实案例与工作室所承接的项目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并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也就是说学生进入了“专业工作室”,就意味着学生接触到了计算机行业的真正工作状态,这就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三)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从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对于“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则是结合计算机行业各个领域的需求,采用校内与校外合作的方式,组建教师队伍,同时还结合专业教师的特长与发展方向采取专业教师负责制。“专业工作室”的教学团队需要负责定期的教学研究,通过与来自企业的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制作工艺、市场动态等情况,这样既可以拓展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使得教师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服务,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有助于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高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是依据计算机的领域来划分任务方向,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室。在实训工作室中,师生关系也转变为师徒关系,各项任务都是由师徒共同完成的,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方式也从被动到师生共同探讨的主动状态,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文章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jsjgprjyyy.cn/qikandaodu/2021/0718/1478.html


上一篇: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实施和管理
下一篇: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